今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2025年10月18日至19日,上海理工大学迎来了一场特别的盛会“中泰智能康复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暨USST-NSTDA智能康复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本次活动以“科技智联,共筑中泰智能康复工程未来”为主题,由上海理工大学与泰国国家科技发展署强强联合,共同主办,标志着两国在智能康复领域的合作迈入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纪元,也为中泰建交50周年献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一、高朋满座,共绘中泰智能康复新蓝图
开幕式现场高朋满座,气氛热烈。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蔡永莲主持大会开幕式,上海理工大学校长朱新远、泰国国家科技发展署署长Sukit impijumnong、泰王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Prinat Apirat、上海市科委二级巡视员、生物医药处处长曹宏明、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等重量级嘉宾亲临现场并致辞,对中泰两国在智能康复领域的合作成果给予高度肯定,并对未来共同应对全球人口老龄化挑战、推动科技创新造福人类健康寄予厚望。

上海理工大学副校长蔡永莲主持大会开幕式

上海理工大学校长朱新远致辞

泰国国家科技发展署署长Sukit impijumnong致辞

泰王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Prinat Apirat致辞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二级巡视员曹宏明代表科委致辞

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教授致辞
本次盛会由上海理工大学与泰国国家科技发展署联合主办,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理工大学智能康复工程研究院、上海市康复器具协会康复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康复工程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亚洲康复工程与辅助技术联盟、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合作中心、上海康复器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联合协办,得到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工程与产业促进专委会与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康复器械专委会等多家权威机构的鼎力协办与支持,彰显了活动的高规格与广泛影响力。


大会现场
二、务实合作,揭牌联合实验室与人才联合培养
论坛期间举行的“USST-NSTDA智能康复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上海理工大学校长朱新远、泰国国家科技发展署署长 Sukit impijumnong、泰王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 Prinat Apirat、上海市科委二级巡视员、生物医药处处长曹宏明、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上海理工大学智能康复工程研究院院长喻洪流教授、泰国国家科技发展署数字医疗平台创新组主任Dr.Kitti Wongthavarawat、 国家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中心主任Chai Wutiwiwatchai共同为实验室揭幕。此举标志着双方长达十七年的合作迈入了全新战略阶段,该实验室也将作为汇聚两国创新资源、开展联合技术攻关与推动成果转化的核心平台。

USST-NSTDA智能康复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
随后,在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方亚鹏的主持下,中泰双方签署了联合实验室双边研究生联合协议,旨在通过学生交流等形式,共同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前沿技术和跨文化协作能力的复合型高端人才,为智能康复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储备核心力量。

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方亚鹏主持USST-NSTDA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签约仪式


USST-NSTDA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签约仪式
在随后举行的“USST-NSTDA康复工程研究进展报告”中,上海理工大学智能康复工程研究院院长喻洪流教授、泰国国家科技发展署数字医疗平台创新组主任Kitti Wongthavarawat先后作专题报告,分享了双方机构在康复工程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创新实践。

上海理工大学智能康复工程研究院院长喻洪流教授介绍USST康复工程研究

泰国国家科技发展署数字医疗平台创新组主任Kitti Wongthavarawat介绍NSTDA康复工程研究
三、思想碰撞,聚焦前沿技术与跨学科融合
论坛汇聚了二十余位中泰本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行业领袖及企业代表。两百多名与会者济济一堂,围绕智能康复技术的前沿趋势、产业转化与应用实践展开了多层次、高水平的交流对话。在为期两天的议程中,论坛设立了多个专题研讨环节,激荡出无数思想火花。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建伟特邀报告
特邀报告: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建伟为通过线上形式为大会做了“多模态具身智能连接世界模型、造福人类”特邀报告,为与会者开启了智能康复工程中具身智能研究的新思路。
前沿技术探索:在“康复机器人技术前沿与发展”主题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建伟做特邀报告、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宋爱国、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院长李智军教授做主题报告,分享了从柔性机器人到脑机接口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如何突破核心零部件与智能化算法的技术瓶颈,以提升康复训练的精准性与疗效。

东南大学宋爱国首席教授主题报告

朱拉隆功大学副教授Dr. Ronnapee Chaichaowarat主题报告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院长李智军教授主题报告
人本交互设计:“康复机器人与人机交互”专题论坛上,上海大学教授杨帮华、国家科技发展署国家金属与材料技术中心研究员Dr.Manasavee Yimyam、上海理工大学智能康复工程研究院孟巧玲教授做主题报告,聚焦于用户体验,探讨如何通过情感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打造更自然、更舒适、更贴合患者生理与心理需求的人机共融环境。

上海大学教授杨帮华主题报告

国家科技发展署国家金属与材料技术中心研究员Dr. Manasavee Yimyam主题报告

上海理工大学智能康复工程研究院孟巧玲教授主题报告
交叉融合创新:“智能康复多学科交叉”主题成为论坛亮点,复旦大学王洪波教授、泰国国家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中心研究员Dr.Apit Hemakom、泰国国家科技发展署高级研究员Dr.Decho Surangsrirat、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院长靳令经教授做主题报告。与会者一致认为,未来智能康复的突破性进展必将源于医学、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与生命科学的深度碰撞与融合。

复旦大学王洪波教授主题报告

泰国国家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中心研究员Dr.Apit Hemakom主题报告

泰国国家科技发展署高级研究员Dr.Decho Surangsrirat主题报告

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院长靳令经教授主题报告
上海理工大学智能康复工程研究院院长喻洪流教授主持了以“中泰智能康复技术与产业合作展望”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与会嘉宾包括中山大学教授黄东锋、上海大学教授郭帅、亚洲康复工程与辅助技术联盟主席Dr.Sarun Sumriddetchkajorn、泰国国家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中心执行主任Dr. Chai Wutiwiwatchai、上海卓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道雨、河南翔宇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监史晓夏、江苏钱璟康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监史琛哲,共同就中泰两国在智能康复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合作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

圆桌论坛:中泰智能康复技术与产业合作展望
四、展览先行,开启智能康复产业新格局
此外,配套举办的智能康复科技展,吸引了包括中泰两国行业领军企业在内的多家单位参展。从高精度的上肢康复机器人到仿生下肢外骨骼,从沉浸式的认知障碍评估系统到居家型远程康复平台,从智能护理轮椅到脑机接口康复系统,一系列前沿产品集中亮相,生动展现了智能康复产业的创新活力与巨大市场潜力。

企业展览
五、继往开来,携手贡献全球健康福祉
此次论坛成功擘画了中泰智能康复合作的新蓝图。双方将以此为新起点,聚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驱动产业创新升级,让前沿科技成果更早、更好地惠及两国乃至全球的患者。
上海理工大学智能康复工程研究院院长、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喻洪流在发言中表示:此次论坛与联合实验室的成立,此次论坛为中泰智能康复领域的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我们期待与泰方同仁通过交流与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推动产业升级,为更多患者带来福祉。泰国国家科技发展署代表对此深表认同,他指出:中泰在智能康复领域的合作具有广阔前景,双方将携手共进,推动智能康复技术在两国乃至全球的普及与应用。
回溯历史,上海理工大学与泰国国家科技发展署的合作始于2008年。双方从频繁的学术交流起步,共同发起“亚洲康复工程与辅助技术联盟”,并相继合作在中国及泰国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康复工程与辅助技术大会以及首届世界康复机器人大会。此次论坛与联合实验室的成功落地,正是建立在双方长期互信、扎实合作的坚实基础之上。
展望未来,中泰双方将以此次论坛为崭新起点,以联合实验室为核心载体,持续深化在科研创新、技术转移、产业孵化与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全面合作,不断拓展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共同为改善人类健康福祉、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智慧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