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报:让残障患者享受到便利生活的快乐

发布者:上理工康复发布时间:2011-10-20浏览次数:26

 残障人士的生活十分不便,相当一部分生活不能自理。据2006年统计,我国残疾人口数量达到8290万,数量巨大。另外,至2010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776亿,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188亿,占总人口的8.87%,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一些高龄独居老人的生活状况也令人堪忧。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的康复工程实验室作为该校生物力学与康复工程研究所的科研平台,正从康复工程角度为解决此类问题而努力。

近年来实验室开展了智能下肢假肢、电子假手、功能康复训练设备、生活辅助器具、家居监护与无障碍环境控制、生物力学等方面的科研工作,研发了一系列创新技术,其中多项技术实现了产业化。近5年来实验室发表康复工程相关论文60多篇,申请专利40多项。实验室还于去年在国内发起并共同主办了亚洲最具影响力康复工程会议“第四届国际康复工程与辅助技术大会”。

语音控制 随心所欲实现居家生活

在实验室里,记者首先见识到了一款神奇语音控制系统。它的服务对象是四肢功能有重度障碍的卧病患者。患者可以利用无线语音实现对门、灯、窗帘、家电、紧急呼叫等的控制。只见科研人员说出“开门”,隔壁的门锁立即打开了,说出“开灯”,远处的灯马上亮了。 并且中央控制器立即语音报出“门已打开”、“灯已打开”的提示。这就意味着患者躺在床上就可以随心所欲地享受家居生活。

实验室喻洪流教授介绍了该系统的特点。首先它是一种基于嵌入式计算机中央控制器的多通道无线终端控制系统,也就是它可以同时实现多种器件的控制并进行控制状态反馈与语音提示;其次建立了一个多节点的双向无线网络,在15米到20米范围内都可以通过语音无线控制各类终端,而且对语音种类无特别要求,使用方便。该系统已经在深圳多个康复机构使用,得到用户好评。实验室正与深圳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合作开始在残疾人家庭中推广使用。

而人体状态无线居家监护系统是实验室针对卧病患者开发的新型系统。这种无线家庭定位仪可以通过对监控对象的运动状态的检测,监控其位移,从而实现对卧病患者的有效监控,在监测到患者发生危险时,系统可以通过网络将信息传递给监护中心,及时向急救中心和监护人发出报警。此外,这个系统还有身体姿态检测功能,通过监测患者在睡眠期间的身体姿势和身体状态,可以实现睡眠呼吸暂停检测和痉挛等监测。而这对于独居老人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

 

神奇假手 运动自如还能抗电磁干扰

 传统的假手存在运动速度与握力不可调节的缺点,通俗说就是假手不能慢慢握拢抓起物体,很难抓住鸡蛋等易碎物体,以及纸杯等软物体。而且这种依靠肌电控制的假手一旦附近存在手机通话等状况,就会受到电磁干扰,马上自行乱动,这也是肌电假手长期存在一项技术难题。

而该实验室科研团队开发的最新款假手却是十分强悍,不仅运动自如,而且不惧任何干扰。记者亲自“尝试”了这种可以根据患者“意念”随意控制肌电信号大小与变化,来控制开闭速度与握紧力大小的智能比例动态假手。当两个肌电信号检测电极放在记者右手手臂两侧后,记者尝试做握拢动作,只见假手也模仿起来开始握拢,几个回合下来,假手和真手的动作和速率几乎一致。在假手运动中,记者尝试把手机放到旁边测试电磁干扰情况,发现对其毫无影响。喻洪流介绍说,只要通过简单适应训练,假手穿戴患者可以通过意愿控制“随心所欲”地使用假手抓握物体。这款技术领先的假手已在企业开始批量生产。

而对于肩部截肢的患者或者是由于烧伤等造成肌电信号微弱的患者,实验室研发了语音和肌电混合控制假手。在肌电信号失灵情况下,患者只要说出动作,假手就会照办,实现使用需求。科研人员为记者演示了六种语音动作,分别是闭合、打开、左转、右转,肘曲、肘伸,结果证明其反应十分灵敏。据介绍该假手已产业化,并成为国际上首个进入临床应用的语音假手,为广大截肢患者带来了福音。

 

急救担架 既可推行亦可手抬

地铁10号线发生追尾事故的情形,很多人还印象深刻,医务人员从漆黑的轨道中用担架把伤员抬出,然后再转移到救护车上,送往医院。如果有一部既能推行又能手抬的担架,那么骨折伤员就不会遭受频繁移动的痛苦了。在该实验室中,就存在这么一部奇特的多功能护理/急救担架。

这款担架床不但可以作为病床使用,还可以作为急救担架车直接推入救护车,一旦遇到无法推行或其他突发状态,可以对折叠的担架床进行车脚锁定,实现手抬式担架功能,用于紧急病情下重症患者的方便转运。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担架四个脚都有防震装置,在运输途中可以减轻伤员的痛苦;其还配备有可收放式输液支架,可解决急救时输液瓶放置难题。